|
|
|
热 门 文 章 |
|
|
相关文章 |
|
|
|
|
|
|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巴格达 |
热 |
|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巴格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265 更新时间:2011/5/27 16:12:48
|
|
【臧棣推荐】
诗 人:姜涛
诗 作:《我的巴格达》
推 荐 人:臧棣
推荐理由:从4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诗人就渴望成为一个戏剧诗人,以便应对复杂的世事和人生。这种梦想屡屡受挫,直到写《我的巴格达》的作者出现,这一梦想才得以完成。这首诗,反映出当代诗人在驾驭当代生活题材时的老练与中肯。
传统上,中国诗人多半笃信“性情”。何也,“性情”暗通一个仙字。而一个仙字缭绕着中国古人的精神史。在这方面,李白提供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榜样。及至现代,“性情”不合政治文学的口味,于是,它就被改头换面成“自然”。乌合之众鸠合一起,苦口婆心,力竭声嘶:诗要自然。似乎这是一个天大的常识。不仅是天大的常识,而且还是放之四海的标准。
《走向共和》里,曾有历史人物留下话: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情。这小小的插曲,看似节外生枝的,但或许,却是讨论问题的一个基础。新诗在现代的机遇,当然也可算是一种特殊的国情。身为现代诗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解决我们面对的现代的问题。在古代,性情,可以是一种生活。但在现代,支撑这一生活的文化情境已彻底瓦解了。在现代,性情,它的文化蕴涵,更像是一种私下的传奇,甚至很可能已被“品味”毫无品味的取代了。
我以为像姜涛这样的诗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不再迷信诗的“自然”,转而拿起“戏剧性”,积极应对现代的日益复杂的人生境况。现代诗人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重新协调诗的秘密与现实的关系。在我看来,《我的巴格达》是从事这种协调工作的一个出色的样板。
表面看,该诗的取材像是自白诗的路数,写个人生活的隐秘部分。在诗中,确实有两个恋人陷入了某种感情的危机。从线索上演绎,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看似个人的感情危机折射的是现代生活的混乱与粗鄙。但在手法上,姜涛的高超之处在于,他把角色的个人处境处理成一个尽人皆知的公共事件。巴格达的情形,谁不知道。因而,诗人说他体验到的某一种生活像巴格达,这一新奇而熨帖的隐喻,一下子扩展了我们对人生的见识。
在语调的把握上,诗人也做得非常出色。他很注意控制自己的口吻。因为弄不好,这样的题材本身就会把诗导向廉价的诉苦。但本诗中,诗人扮演的角色就像一个伟大的演员在帷幕拉开后所做的事情。他让我们知道,对于现代诗,面具是不可或缺的。
我的巴格达/姜涛
我的巴格达,她在熟睡
下班后她就一直要求睡眠
是我,牵着天边的苍狗
迟迟不肯应允。
现在,橘红的街灯
终于说服了我,不再固执地
轻信原则,要随遇而安
不妨和熟悉的一切耍手段
瓦砾、泥浆、防空的树梢
——还有一切的峰颠
偶有轿车驶过,那也是偷情的妻子
耽搁了归家的时间。
而我的巴格达,她早已熟睡
枕在大山的臂弯里,她的眉毛
起伏着,屋檐起伏着
让云里的轰炸手,睁开独眼
瞄准的,原来只是一座空城。
那些无法搬空,无法解释的
依旧被青壮民工暴露的
其实,都是她的鼾声
在青春的地沟里滚动的浊流
睡吧,电话线已拔掉
当武器的告别,在远方
支配了新一代的如梦令、夜读抄
我的巴格达,就座落在京郊
有两个晚上,我让电视
彻夜开着,好让卧室的尽头
更像是一个人的街垒
|
|
|
诗人的诗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诗人的诗: 完整 下一篇诗人的诗: 读余笑忠《正月初六,春光明媚,独坐偶成》 |
|
|
【字体:小 大】【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