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红娃:止口不提天空的雷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603  更新时间:2011/5/27 16:13:4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止口不提天空的雷鸣

■红娃

下午两点钟之前,我只钟爱兰花和水
钟爱白得透明的瓷器
它清素的纹理
象我乡下姐姐的眼神
从泥土里长出来
越过屋顶的天空,这朴素的撼动
比玫瑰更加真实
比绚烂的焰火更尖锐
在此之前,我必须忘掉雨声
保持该有的沉默,甚至
止口不提天空的雷鸣

高春林点评:
  一首诗提供给我们的可以是无限误读的可能。如此,诗歌的语言有了多种指向、多种可能性。而充当诗中可能性的角色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我看来,它在多数时候就是那些偶然的事物,这些偶然的事物孤立地存在着,是灵性的、鬼魅的,它们是神、也是妖,让一首诗生出清澈或迷离的景致。红娃说,她的这个诗歌《止口不提天空的雷鸣》源于她乡村的一个姐姐,也是一个偶然。那是一种美,让她惊疑而不能忘怀。我姑且把她的这一说法理解为这首诗的背景。红娃,就站在这个背景下,以一种优雅的风度和一个特殊的时间,把美精雕细琢地呈现出来。
  茨维塔耶娃曾有言:“这一切是如此的冷漠和理智,但在每一个词的背后,却是一个生动的事件,一个活生生的、重复出现的、有教益的事件。如果你见到了一个人,或许你就会认为我的本能(或本能的缺乏)是合理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红娃诗歌的背后是什么。从这首诗本身,或许我们无法判定红娃的事件有着怎样的特殊性,但我能看到诗人对词语以及它关涉的事物的无限信任,这使一个似有似无的存在之物显得确凿无疑。整首诗,从时间、地点,到人物、情感的出现似乎都是偶然的。时间,固定在“下午两点钟之前”——这应该是一天中充满热度的午时;情感,是对某种事物的钟爱:“兰花和水”,“白得透明的瓷器”。事物以内在的质地诱惑着我们的视觉。兰花和瓷器是一种从外到内的美,是透明的、雅致的、是诗人眼里“清素的纹理”。但诗人述说它们,并不在于这些偶然出现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她的一个情结——“象我乡下姐姐的眼神”,一种“寓托”的情感跃然而出,我们的眼睛随着那个“眼神”也为之一亮。
  偶然的事物的出现有即兴的意味,它们在诗人的叙述中摇荡性情、相互契合,达成内在的关联,从而产生了诗的歧义和意义。红娃给予我们的,就是这近乎即兴的写作中那份神奇的东西,也即偶然性激发出的力量。接下来,诗人的叙述是平展的,又是大开大合的。“从泥土里长出来/越过屋顶的天空”,这就是那“眼神”的光芒,它来自“泥土”——根性的存在;它穿越了时空,有“屋顶的天空”的高度。但那份“撼动”又是朴素的,世界再没有比这样的朴素的美更惊艳的了,“比玫瑰更加真实。/比绚烂的焰火更尖锐。”诗歌的语言伴随着偶然的事物越来越尖锐、有力,并产生快感。在事物的演进中,热忱而又奇特的诗意产生了新的诱惑力。
  我读红娃并不多,她属于那种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诗人,她对词语和事物的偶然性的迷恋构成了她诗歌的一种声音。热爱孤立的、单纯的、朴素的事物,是红娃诗歌的一个原动力。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以平静的、舒缓的语气说:“在此之前,我必须忘掉雨声/保持该有的沉默,甚至/止口不提天空的雷鸣”。忘掉、沉默、止口不提,这些简单的、日常的感受和想像,看似是低调的,但一经说出便使诗歌从反方向、从事物的对面扑来,凛冽、奇妙,获得了强大的表现力。这是女诗人特有的细致、睿智与机敏。这看似逆转的一句,悄然地把一个述说的过程和事件推向了高潮。那偶然出现的“止口不提天空的雷鸣”,几乎是神来之笔,带有“雷鸣”般的震撼。

2007-6-9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