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叶:西叶草草
返回上级目录
     
返回西叶专栏
       
       
   
        穿过透明的墙 ——西叶诗歌评述            
                 /高铭
 
       
      我比烟花寂寞,这是一位上海女子在黄浦江边面对喧嚣华美的江面幽幽的一声叹息;这样的女子是内秀的,惟其内秀因而格外冷清。天空繁星无数,而又有哪一颗能照见那烟花背后盛开的灵魂呢?

 若论及诗人的独立精神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层意义,我想基本的还是诗人内心的一分敏感;这甚至与诗人的学识无关,他只是来自于诗人内心深处或悲或喜的天然感应;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把握遵从于内心自我的法则,这样的法则是否完善,决定的也只是诗人歌唱的内涵是否深邃,是否把每一路过的人的心揪得很痛。一种独立的思考犹如黄昏时分那即将沉落的夕阳,你无法洞悉的是那绝美的疯狂展现………西叶的诗歌正是以一种拒绝解读的姿势独立的展示着这逐渐明亮起来的黄昏之歌。

  西叶诗歌具有的血性特质决定了她的歌唱带有极高的温度;不论是握着纸杯/ 与黑夜对话的女人/ 背景 烟一样的空白 /嘴里圈着文字 / 爬满  寂寞的墙角…… 还是:依旧 站在山冈 守望  / 孤独的 矮矮的  坟——  杂草丛生  随风摇曳………都带着内心深层的一种热烈呼唤,一种对亲人,对童年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的忆念;客中是家家似寄,诗人在城市中是孤独的,,她的魂灵牵系着的依然是她的乡间原野,尽管这样的乡间已经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了;诗人怀抱着城市里午夜的冷寂做一种热烈的呐喊,童年的翠青已不复存在 / 矮矮的山头 / 对望着孤寂的李公洪水大人 / 夜雨滴泪  /笼罩冥纸的残灰 黑  /生与死已变轮回  /无法抗拒………无法抵挡的生死在诗人的心里撞击成一种命运之轮, 沉落的夕阳就彷佛祖先乘坐的一艘太阳船,将要穿越茫茫黑夜抵达黎明; 在这里,诗人以冷清的诗笔却热烈的展现了对生命的膜拜和礼遇;对命运之轮的穿越和回顾,似乎并不应该在一个年轻女子的笔下反复出现和逐层上升,但诗人血质的歌唱让人感动的却正是她对生命以及死亡的精确解读,这样的女子将注定是孤独的,她的孤独来源于内心那堵透明的墙。

 西叶对于生死的思考和关注,决定了诗人在涉足任何题材的时候,都带着一种冷清的笑容;即使是木屋, 流着天音, 翠树, 滴着芳语, 谁在, 霞光里聆听, 那迷失的昏黄的乐声?——我们如何能摆脱凡墙都是门,而究竟哪一扇门是向着我灵魂洞开的迷惑呢? 对于音乐颇有天赋的诗人试图以文字以外的天音走在城市的边缘,这样的一种寻找从张爱玲开始,似乎每一个夜色中思考的年轻女子都不可避免的会遭遇灯光的冷落;他们都只属于自我定义的乡间,小路,
月影婆娑, 荷塘, 跳蛙齐鸣, 谁在, 清风里沉醉, 那模糊的暗淡的容颜?……这几乎是一种质问,同时更是一种自我回避,谁能打开一扇透明的门呢?诗人的诗歌非常温暖的部分同样浸透着诗人对这个混乱的世界的重新认定;诗人一直在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安排她的乡间和情感的方式,或者说她遵循着内心把所有的热烈都演绎成夜空里瞬间的烟花飞舞; 她并没有刻意的追寻什么,她只遵从于内心的那份冷清,这份冷清表现的最为激烈的部分就是对天桥上的盲琴师那一份真挚的情感,她几乎是以愤怒抨击华灯初上的冷漠世界,但她的关注依然是根系于她的命运之轮,她并没有过多的指责,却:天哪! 你们丢下钱币 / 能让我继续存活  /也能替我 / 买下通往天国的路  /那里 光明是什么?/音乐吗?……这样温暖而质问而愤怒的诗句,包含着诗人对命运之轮不可名状的怀疑和更深的期待;诗人所有的诗歌,不论是生死的穿越还是情感之于社会之于自我,都贯穿着基于命运之轮产生的音乐,接近宗教的虔诚然而却只停留在自我的乡间。很难说诗人有什么宗教般的情感,但你读到的诗人血性的诗句却更多的充满了对生命,母亲的热爱; 对世间所有阳光和月光的顶礼膜拜,诗人的青春飞扬正是在这些冷寂而热烈的诗句中逐次呈现!

  善于思考地青春是有着相当的重量的;西叶在诗歌中展示的所有情感都和着她精准的音乐; 她的诗歌总是有着或明或暗的另一种解读方式,用纯粹的音乐解读一个踏雪寻梅的女子可能更能接近那透明的墙;诗人语言的选择和结构的自然并非是那么随意,从这里你真正从单色调的语言组织上,读到诗人忧伤的内心;当然,这样的一种忧伤并非是经历所致,我想更多的还是天性的与影子相守的一种冷清吧; 诗人语言的冷清正是诗人随风而走的精神世界的最好诠释,谁能在繁复的音乐背后看到那静静开放的雷雨中的蔷薇呢?诗人有着风雨雷电的狂野心性,然而墙是透明的,孤独在闹市中慢慢滋生………这似乎是所有喜欢观察夜色浓重的灵魂所必备的一种伤痛,孤独是水中的鱼筐,不可言说………

  论及诗人文本的写作,我一向是反对单纯的技术解析,或者过分的引经据典;对于西叶的诗歌,如果要做穷经皓首的一种分析和探询,恐怕是会失望的;西叶诗歌从文本的结构上看存在着一种单纯的递进结构,她总是在不断地场景演绎和中,用一种音乐的方式极有次序的来诠释她的规则和她所构筑的世界;此外,在她的诗歌写作中,尚不具备某种固定的话语方式,事实上也正是她的写作独特之所在;她遵循的永远是弥漫在诗歌中的主旋律,一旦她把握了旋律的构筑和产生,她的话语方式就随之出现;鉴于此,可以这样说,音乐在西叶诗歌中是居于一种统治地位的;这也是精通其他艺术门类转而叙写诗歌,会比单纯的诗歌吟唱者更加丰富的原因之一;
  西叶诗歌语言的选择是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局限性,自古道:歌以咏之。诗人的诗歌语言基本上格局是跟随诗歌本身的旋律而随机出现,基本上是从浮光掠影中抓住呈现;而局限性表现在诗人的场景选择始终是一种城市边缘和乡野之风,所以诗人的文本呈现始终以此为中心;诗人个性的冷清反映表现于文本就在于诗人总是很谨慎然而精准的使用一些纯表现的词语;西叶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的装饰画效果来源于此;她的诗歌纯外观表现的都是以比较安静的无声音乐表现出来;
  西叶的诗歌最终呈现的是一个成熟的年轻女子,在自我的乡间种花写音乐的过程;不论是对亡灵的追悼还是思索着秋天之后会否有冬的寂寞,都是一个智慧的女子遗世独立的冷清的笑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堵透明的墙写满了火热的歌唱,而所有的读者都将只能沿着诗歌的河流向音乐源头摸索前进;一个诗人的成熟在于她的乡间完美的呈现给了人间,冷清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