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巍巍中华,礼仪之邦。创始于礼,修以制礼。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养而不忿,度而不争。
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
养人之欲,平人之忿,息人之争,求世无乱。
茫茫世间,八道经纬,万端千异,规矩无所不在。
洋洋美德,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乎?
思天地之序,立人世之仪。礼,律也。
正好色之目,调乐磬之耳。防其淫侈,救其雕敝。
事天地,尊先祖,隆君师。礼之三本也。
知礼而思,谓之能虑。能虑勿易,谓之能固。
能虑能固,始得道之极也。──呜呼!此圣人何在?
天者,高之极;地者,下之极;
日月,明之极;无穷,广之极。
不思天地日月怎晓礼之真谛?不见无穷广远怎叹仪之万端?
透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观三代损益,危危乎!礼仪。
出见纷华盛丽而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
门人高弟诵礼之条文,失礼之天地,终日心战难决。
何叹中庸?渐绩于失教,被服于成俗。
礼仪若舟,世俗若涛。
繁华庞大的纸舟,狂澜不平的巨涛。
呜呼!礼仪。受启于天地,倾慕于山川。
叹“极”之廖远,存敬畏之心;
思“序”之端美,生爱慕之情。
礼仪之源,感人与自然亲近之望,察人向神爱慕之心。
礼仪之果,叹人忘天地唯见浊世,自以为神序而治之。
* * * * * * * * * * * * * *
礼有五类,吉、嘉、宾、军、凶。
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时,五礼咸备。
周礼鼎盛,儒生记之。
《周礼》、《仪礼》、《礼记》三文成经。
记之远古,传之后世,故为礼仪之邦。
吉礼。五礼之冠。
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之典。祝祈祥福之礼。
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祭天神也。
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
──祭地祗也。
祭先王、先祖;春祠、夏 、秋尝、冬 。
──祭人鬼也。
虞舜、夏禹远古时,祭天之典,称为“类”。
天神为“上帝”,主自然与下国。
周王自比为天之子,侍天如父,故从此有“天子”之称。
知天有情,故侍而求之。
冬至之日,国都南郊,圜丘祀天,方丘祀地。
率百官,清晨至。穿大裘,着衮服。
头戴冕,腰插圭。持镇圭,面西立丘东。
牺牲、玉璧、玉圭、缯帛,天子燃柴,烟火升腾。
天帝嗅其馨香,受之赞颂。此为燔燎,也叫“ 祀”。
“五齐”献罢,同舞《云门》,浩浩然,黄帝之乐典。
天子“饮福”,祭祀牲肉,分赠“赐胙”。
祈谷在孟春,求雨在仲夏,
明堂季秋报天恩,新谷牲畜献天帝。
兆五帝于四郊。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五星二十八宿,祀星神数百。
司命、司中、司民、司禄、风师、雨师、太风月将
------
呜呼!拜尽天造之物。
方丘祭地,牺取黝黑,玉为黄琮。
四望山川,祭天下名山大川。
至其地而祭,呼“祭”。远望而祭,曰“望”。
封禅登泰山,报天地之功。封泰山,禅梁父。帝王作盛典。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民之衣食,国之基石。
登泰山而扬人之功德;重衣食而忽天人之应。
封禅、社稷──中华王者之思也。
宗庙供奉,为人鬼之宿,祖先之灵寄居之所。
不知生从何来,不知死向何去。
故设宗庙以宿魂。
古礼“九拜”:
一稽首、二顿首、三空首、四振动
五吉拜、六凶拜、七奇拜、八褒拜、九肃拜。
祀先代帝王:
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祀人鬼也:多有功烈于民者祀之。
贪天之功始于祀先帝人鬼;虚情充史见于祀先帝人鬼。
嘉礼。和合人际,联络感情,以亲万民。
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
飨燕之礼, 之礼,贺庆之礼。
尊卑贵贱,仪节繁简多寡不同。世之人政,尽在杯盏之中。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宴饮、族宴。逢祭而宴,以时为宴。
虽重在礼仪,不在饮食,而饮食文化从此生矣!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此为婚冠之礼。
大射、宾射、燕射、乡射,
此为四射之礼。
投壶之礼,春秋之时,行娱于宫。
政治风云,隐于笑谈。
从望天之礼,到事政之仪。
呜呼!是在地思天?或是以世政替天道?
以宾礼亲邦国。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 曰视。
修六礼以节民性。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礼尚存,依稀风貌。乡情醇厚,风俗各异。
以军礼同邦国。
师旅操演,征伐之礼也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
大田之礼,简众也;
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表哀悯之情,施救患之措。
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祸灾;
以 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 * * * * * * * * * *
赞礼之美盛,知人心欲善,敬虔为求。
察礼之繁复,惊人贤人智,倾力为之。
叹礼之失丧,觉人为人律,难救自身。
呜呼!礼仪之邦。呜呼!邦之礼仪。
礼仪是你敬虔之归路?
礼仪是你骄傲之资本?
睹礼之三经,行礼之祭祀。
思万象而知天序;怀歉谨而明天意。
耳目心念由世移天,礼仪方能由纸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