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叶名琛往事(3)
作者:许知远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3180  更新时间:2011/10/2 20:54:3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如今,只有两千个梅县人住在这里,孟加拉人占领了他们昔日的领地。街上几乎都是印度人,偶尔有几张中国人的脸,漠然地从我们身边经过。

  第二天上午,我再度来到这里。当夜色消失、霓红灯不再闪烁时,衰退以更鲜明的姿态展现出来。不过,中国的痕迹也更显著了。

  这一天阳光明媚,我看到了中国人坐在院子门口,晒太阳、发呆。他们大多五十岁,早已中年发福,脸上带着生活宽裕、长期不思考所伴随的慵懒。院门口贴着红色的对联,倒写的“福”字随处可见。你几乎闻得到那股在华南乡村的气味。

  建筑大多是两层的厂房,中国的厂主们既在这里生产也住在其中。除了一两家酱油厂、糖厂,他们从事的几乎全部是皮革生意。他们收购牛皮,在清洗与靛染后,加工制作成皮鞋、皮带、皮包,销往世界各地。

  牛是神圣之物,它们可以在大街小巷悠然踱步,或是横卧在马路中间,它们的尸体却被视为不洁。印度的清洁概念与众不同,旅行者们震惊于城市与乡村的肮脏,印度教却又宣称不洁是主要的禁忌。婆罗门是不会面对动物尸体的,只有贱民才会。客家人为何都从事皮革业已无从可考,或许他们来自异乡,不用理会这些禁忌,或许因为这个行当容易进入,在等级严密的印度社会没太多竞争者。

  我参观了一家老式的皮革厂。木制的结构早已油光发亮,我怀疑它半个世纪以来就没变过模样。我看到了巨大的木转盘和屋顶上晾牛皮的工人们。一块块的牛皮被染成了淡蓝色,上身赤裸的工人们正把它们钉在木头屋顶上,防止晒干后皮革收缩。这一片片牛皮,像是房顶上静止的浮云。我多少可以想象,在鼎盛时期,这一区域必定如同奇异的画作,一家接一家的屋顶上,飘满这浮云。

  “这家是老式的厂房,规模也小。”李万成说了好几遍,担心它破坏了我对华人工厂的期待。更大、更现代化的工厂已经迁往更远的郊区,它的污染太严重了。

  我站在其中,赫然看到对面楼房阳台上的牌匾:关帝庙。关云长不仅为送大嫂千里走单骑,还保护着加尔各答的梅县人。

  我倒是碰到了一位拥有新厂房的厂主。他高个子,长圆脸,看得出年轻时的英俊。他的子女都已移民加拿大了,他夏天住在温哥华,冬天则回到更温暖的加尔各答。“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才有家的感觉。”他说。他还保持着客家人智力上的自信。“中国人这里聪明,印度人不行。”他指着自己的头说。很可惜,我没时间去看他那有上百个印度工人的现代化工厂了。

  但这个家在不断衰退、瓦解。大规模的移民潮从80年代初就开始了。更年轻的一代前往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那里有更多的机会,也更有心理上的安全。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未去过中国,可能也了无兴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