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王的教师(2)
作者:许知远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3328  更新时间:2011/10/2 20:48:0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见面时,倘若他不开口讲话,不去注意他的鼻子,他像个魅力十足的中国大学教授,整洁、智慧,刚刚退休,乐意接受年轻人的拜访。即使他曾经会说过一两个中文词组,如今也忘得一干二净了。有那么几秒钟,在这荒草丛生的半山之上,我以为自己坐在牛津大学的某处草坪,听一位刚刚旅行归来的学者,讲述他的见闻。

  在一间书房里,他的父亲与母亲的照片并列摆在一个相框中,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那是1930年代中期,来自广东梅县的谢哲声,考取公费留学名额,来到牛津大学,攻读经济政策。除了获得硕士学位,这个中国青年还找到一段恋情,他和一个英国姑娘陷入爱河。

  出生于1938年的迈克·拉特兰德,是这两个世界短暂碰撞的产物。战争中断了这一切,谢哲声回到中国。先是和日本人的战争,接着是国共内战,到处是混乱、残杀,失去联系之后,这个小家庭也离散了。年轻的丈夫与妻子都再次组建家庭,或许本应叫迈克·谢的他成了迈克·拉特兰德。

  他再次见到父亲已是1962年。追随国民党前往台湾的谢哲声,已是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在东南亚享有盛誉。之后的很多年,这对父子总是在东南亚的某个国家相逢。我没有追问,每次见面时,他的感受是什么,成为物理学教师的迈克·拉特兰德和经济学家谢哲声该谈些什么?

  迈克·拉特兰德和中国第一次密切联系发生在1997年。他被邀请去参加香港回归的典礼。他猜测很有可能是他那个更著名的叔叔谢森中的声誉让他获邀,谢森中曾是台湾“中央银行”的总裁,一位国际名人。

  真是难忘的经历,迈克·拉特兰德记得6月30日的夜晚,大雨倾盆,站在观礼台上浑身湿透。“我从来没这么湿过,”他语气欢快地回忆说,“第二天我碰到一位中国哲学教授,他说,你既可以把它理解成天空为英国人的离去哭泣,也可以说它清洗掉所有英国人的痕迹……”

  也是那次旅行,他回到父亲的故乡广东梅县。他被友好地接待,他的父亲前往台湾已不再是罪名了,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名字也在族谱上,他是谢家的第二十一代。在他的电脑上,他给我看抄在一张红头文件信纸上的族谱,它们像一幅树状图一样延展,有迈克这个名字。他多少为此震惊,或许也是第一次感觉到中国人的韧性。“血缘比政治更重要,”他回忆说,“就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是最重要的含义。”他的电脑里还储存着一张黑白老照片,一个大家庭围在一起,背后是一张清代的画像,可能是谢家的祖先,他的父亲也在照片中。

  我们先是在草坪,然后在一间有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谈话,窗外是青色的群山,据说17世纪时一位西藏喇嘛在此苦修。墙上挂着他的全家与前任国王和现任国王的合影照片。去年他七十岁生日,这两位国王来此参加庆祝会。到此的人们,总是询问他关于不丹的一切。

  “这非常不适合比较,我喜欢去浪漫化。”当我提到清朝皇帝溥仪的英国教师庄士敦时,他边笑边摆手。他看过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他在不丹的经历不会那么戏剧化,即使有一些,他显然也愿意去淡化它。

  不过,他当初那位十七岁的学生的确与众不同。1974年,他正式加冕为国王。随即,他被证明是一位开明、富有远见的国王。“你们这些记者呀。”拉特兰德总喜欢以这句话和我打趣。他知道外界对不丹仍所知不多,而且新闻业总喜欢简单、粗暴的结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