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地的事》相关简介及名家荐言
作者:东西文库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3389  更新时间:2011/5/30 15:15: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简介 ······  


  本书的核心叙事,当然是“田园”和“秋天”。但出版者将它更名为“大地的事”,也颇为准确。关于田园,中国历代的文人都曾反复吟唱过,从陶渊明以降,田园叙事就成了失意文人最主要的写作路子。然而,在这些文人笔下,“田园”只不过是一个精神的假想,他们抒情的重心,主要是为了寄托官场、仕途的落寞和不得意,那份怡然自得中,多多少少都还有一些做作和不甘心。在这种心境下,田园再美,大地再丰饶,他们也未必真有兴致去观察和享受——更多的时候,他们可能都在竖起耳朵谛听来自京城的马蹄声,是否能为他传报复职或升迁的佳音。但长年住在台湾屏东乡下的陈冠学和他们不同,他回到故土、走向田园的心境,有着一种别人所没有的平静和自在,同时也带着一种面对人世的通达和智慧,所以,他的文字自然、纯净。 
   本书是具有闲心和从容的,所以,里面的文字,深得散文的神韵;它的出现,恢复了散文作为一种潇洒自然、散漫真实的文体的独特风采。 


作者简介 ······  


  陈冠学,台湾省屏东县新埤乡人,民国二十三年生。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起初担任教职,辗转于初中、国中、高中、专科学校达十一所之多。并主持过高雄三信出版社,民国七十年辞去教职,避居高雄澄清湖畔,民国七十一年搬回北大武山下的万隆村老家幽居至今。  
   陈冠学三十岁前曾试写散文,后皆辍笔毁弃,四十七岁又恢复创作。关于他的著作,散文有《田园之秋》、《父女对话》等书;笔锋常带热爱这块土地的一股热情,足以教人读来心情激动而掩卷,久久不能自己。曾受教于近代哲学大师牟宗三,乃有志于学术,所以昔日他在任教课余之时,二十年如一日地钻研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成就颇为可观,他这方面著作,也不在少数,出版过《论语新注》、《象形文字》、《庄子新传》、《庄子宋人考》、《庄子新注》、《庄子》等。而《论语新汪》的完成,总结他对儒家思想的印证,牟宗三先生曾赞许为:﹁钱宾四先生《论语新解》或不必能及。﹂《庄子新传》、《庄子宋人考》是学术史的一大翻案,他甚至自负为真能解庄者,古来今往唯他而已矣。归隐田园之后,也专注于台湾拓荒历史和台语的研究,着有《老台湾》、《台语之古老与古典》等;《老台湾》是将他本具的台湾历史文化,融入生命热情与智能的心血,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研究先民活动的重要史料。《台语之古老与古典》一书中,他发现台湾语的历史性与典雅性,更驳斥了其它较具权威的声韵学家的论点:曾有台大教授誉为﹁傲视学界台语研究的权威巨著﹂。民国七十年,怀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乡土情怀,为了「」中央山脉的存亡,也关连台湾的存亡」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省议员竞选,败选之后,也负了不少的债。至于小说《第三者》,散文和小说的合集《访草》等书,翻译作品有《少年齐克果的断想》等书。民国七十二年《田园之秋》获得中国时报的时报文学奖推荐奖(散文奖),七十五年也荣获吴三连文艺奖(散文奖),至此,陈冠学以其凝练的文字,独特自然哲学观,一心为后代子孙保留台湾故去的田园之美,及文化遗产这份的殷殷心意,终于受到肯定。 

名家荐言 ······ 


    《大地的事》是知识分子下乡写的田园文学,文笔自然自然,没有造作,最可贵的是他躬耕自持的精神,他不只写田园之美,也有很多人文思考和高层次的人文观照。——林文月(台大中文系教授)  
    陈冠学以朴素、内敛的情感,和未经雕琢的文字,处理每日接触的大自然景观与生命,剪裁得体,不留滥情的痕迹。——方瑜(台大中文系教授)  

    陈冠学见闻广博,常识丰富,而文字不落俗套,文体自成一家,读每一句都觉得恰到好处而又有难以预期的惊讶。——颜元叔(台大外文系教授)  

    《大地的事》是首动人心弦的割。它的叙述单纯,文字平实,没有刻意的夸张,没有感情的倾吐,而真情寄于其间,如读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虽似一餐野笕羹饭,但味若橄榄。——何欣(前政大西语系教授)  

    陈冠学的《田园之秋》充分反映了台湾这块美丽土地所孕育的内藏之美。这是台湾三十多年来注重风花雪月未见灵魂悸动的散文史中,独树一帜的极本土化的散文佳构。——叶石涛(著名评论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