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森子:《阵地》简史(含出刊年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2524  更新时间:2014/3/7 13:35:0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阵地》简史(含出刊年表)

森子

1.简约的回顾

   《阵地》创刊于1991年,十余年间出刊9期,真实地记录了90年代至今新诗写作的脉络和演化的过程,是研究、阅读90年代以来新诗的最佳资料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平顶山的七八个诗人常常聚在一起煮酒论诗,并筹划一本有着长远目标的诗刊。当时想了很多刊名,均不理想,森子根据他的一首诗,建议将刊物命名为“阵地”,大家一拍即合,《阵地》由此降生。第一期《阵地》虽然是复印本,意义却重大,它没有局限于本地的作者。第二期《阵地》胶印,几个朋友都出了力。一校、二校由森子、海因、罗羽、老船、冯新伟等一起完成。
   1992年,平顶山的几位诗人到海南谋生,《阵地》的骨干锐减。继续办下去还是到此为止?森子和海因曾彻夜长谈,感觉越是困难,《阵地》越要办下去!第三期由森子、海因、耿占春操办,郑州诗人高立学等给了《阵地》很大的帮助。
   从1992至1997年,《阵地》的骨架主要由森子、海因、耿占春三人撑起。耿占春先生给予《阵地》的批评和建议,至今仍是《阵地》的动力。另外几位给予《阵地》建设性意见的是杨远宏、孙文波、臧棣、阿九、蒋浩、敬文东、王晓渔、张闳等,没有他们的支持,《阵地》不会走到今天。
   1995至1997年,第五、第六期《阵地》不仅荟萃了国内一批优秀的诗人,还有几位前卫摄影家的作品。这两期《阵地》在诗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98—1999第七期《阵地》,基本上是森子一个人操作,丛小桦、陈鱼等伸出了援助之手,蒋浩帮助制作了这期《阵地》。
   2001年第八期《阵地》,出品人:森子。蒋浩、张闳、王晓渔为《阵地》出谋划策并帮助组稿,蒋浩编排、设计、印刷。这两期《阵地》推出了众多70年代出生诗人的作品。
   2001年,《阵地》推出了第七、八期网络版,由诗生活网站站长、诗人莱耳亲手设计、制作。
   2004年,《阵地》第九期出刊,由青年诗人张永伟和森子共同编定,印刷、设计和装帧还是由蒋浩亲手操刀。这期《阵地》推出了平顶山七人诗选,这也是平顶山诗人较为集中的一次展示。


   2.《阵地》出刊年表:

《阵地》1990-1991年总第一期
入选诗人:海因、蓝蓝、老船、高立学、冯新伟、韩文辉、罗羽、荒林、森子
阵地论坛:海因、森子
1991年4月出刊,油印/复印:43页,大16开本。印数:100册

《阵地》1991-1992年总第二期
入选诗人:森子、杨远宏、耿占春、海因、罗羽、蓝蓝、冯新伟、高立学、老船。
阵地论坛:耿占春
1992年5月出刊,胶印:90页,大16开本。印数:200册

《阵地》1993-1994年总第三期
主编:森子、耿占春
编委:海因、蓝蓝、高立学、李绚天(阿九)、冯新伟、罗羽
入选诗人:海因、西川、蓝蓝、孙文波、萧开愚、陈东东、梁晓明、高立学、冯新伟、西渡、清原(梁健)、刘翔、商震、韩文辉、秦旭、晓音、胡续冬、彦龙、森子
阵地论坛:耿占春、森子
1994年8月出刊,胶印:113页,大16开本。印数:300册。

《阵地》1994-1995年总第四期。
执行主编:海因
编委:耿占春、森子、冯新伟、蓝蓝、李绚天、罗羽
入选诗人:森子、孙文波、西川、王家新、萧开愚、海因、张曙光、翟永明、冯新伟、契丹(阿九)、蓝蓝、叶舟、刘翔、梁晓明、蒋浩、颜峻、张永伟、孙强
文章:海因、王家新、孙文波、洛神(阿九)
1995年12月出刊,胶印:134页,大16开本。印数:300册

《阵地》1995-1996年总第五期
编者:森子、海因。
编委:耿占春、森子、海因、赵震海、孙文波、王家新、李绚天
文论:王家新、耿占春、森子、西川、孙文波
入选诗人:翟永明、海因、张曙光、萧开愚、森子、孙文波、陈东东、刘翔、臧棣、梁晓明、南野、冯新伟、汪怡冰、蒋浩、桑克、商殇
摄影:赵震海、王宪平、卢广、胡武功、王凡、高鸿勋、王彤、杨延康、田野
1996年12月出刊,胶印:142页,大16开方本。印数:500册

《阵地》1996-1997年总第六期
编者:森子、海因
编委:耿占春、海因、高鸿勋、森子
入选诗人:海因、鲁西西、陈鱼、森子、耿占春、萧开愚、张曙光、翟永明、臧棣、非亚、沈苇、蒋浩、桑克、钢克、小海、朱永良、叶辉、马勇、布丁、丛小桦、马永波、陈勇、蒋骥
摄影:王凡、高鸿勋、张新民、牛国政、徐建立、张俊峰、彭辉
1997年12月出刊,胶印:114页,大16开方本。印数:500册

《阵地》1998—1999年总第七期
编者:森子
入选诗人:丛小桦、陈鱼、安琪、鲁西西、非亚、谷禾、长岛、沉河、秦旭、张永伟、宋琳、臧棣、孙文波、森子、桑克、西渡、翟永明、张曙光、蓝蓝、杨小滨、余怒、雨田、蒋骥、陈勇、王艾、姜涛、胡续冬、杨勇、姜寻、黄礼孩、蒋浩
2000年3月出刊,胶印:203页,32开本。印数:200册

《阵地》2001年3月总第八期
出品人:森子
编辑:张闳、蒋浩
文论卷:孙文波、陈东东、张柠、子坤、王晓渔、基甫(张闳)、马骅
诗歌卷:翟永明、周瓒、安琪、蓝蓝、曹疏影、姜涛、胡续冬、冯永锋、韩博、杨勇、远人、孙磊、廖伟棠、王敖、简单、亦来、张永伟、王晓渔、唐朝晖、臧棣、沉河、林木、西渡、李德武、非亚、桑克、哑石、韦白、马永波、沈苇、杨小滨、森子
2001年3月出刊,胶印:247页,32开本。印数:200册

《阵地》2004年11月总第九期
编者:张永伟、森子
入选诗人:唐不遇、亦来、赵霞、林木、池凌云、梁晓明、桑克、韦白、阿西、孙文波。
平顶山七人诗选:张永伟、简单、高春林、蓝蓝、冯新伟、罗羽、森子
2004年11月出刊,胶印:178页,32开本。印数:200册

(森子/撰写、整理)


诗论:

   在变化之中写作
       森子

   《阵地》从创刊到现今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记得《阵地》第二期的扉页上曾录下荷尔德林的“……但哪里有危险,哪里便有救”。当时,我们的思想与身板一样坚实、挺拔,不妥协是我们的基本姿态。
   《阵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所确立的写作倾向,至今仍让人回味:“在真实大于抒情和幻想的年代,《阵地》的坚守者们将尽可能多地落实语言和声音,将半空悬浮的事物请回大地。”(见《阵地》1993-1994第3期前言)。稳健、成熟、创新,是《阵地》当时办刊的基本思路。那种措辞和心态上的争霸及夸大其词是对诗歌的损伤,这是《阵地》必须时时警醒的。《阵地》提出“在变化之中写作,在不变之中坚持”,从诗艺追求和精神向度两个层面,阐明了诗歌与写作者之间的关系。其一,鼓励大胆创新,又避免技巧单一的胜利;其二,警惕精神向度的迷失;其三,强调综合创造能力。
   如果说《阵地》是坚守,那它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前沿”,它所暗含的是写作中实验、探索的品质。《阵地》作为一线的写作,无论面对的是思想的地下室还是生活的现场,都是对诗歌写作可能性的触及和挖掘。它所具有的前沿位置有助于对新诗的前景进行眺望,并提供参照和定位。上世纪90年代,一些优秀诗人发表在《阵地》上的作品,已经成为那一时期的佳作,其影响日益彰显。《阵地》为之高兴的是这些诗人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他们还在不断突破固有的经验之篱,为新诗输送新鲜血液,扩大其内部景观。
   《阵地》上世纪90年代呈现的叙事倾向,已经有很多评论家、诗人发表过高论,它是《阵地》那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但不是全部。何况叙事不单指写作技巧,也不是一般方法,它是一种结构方式,观察、体悟、思考、认识世界和生活的综合性写作。叙事倾向也是90年代新诗写作的重要特征,在《阵地》上反映得很突出,并富有创见性。个人写作和综合能力则是《阵地》运行的齿轮和今天的生产力。我们反对将叙事和抒情对立起来的说法和作法,因此,“叙事也是抒情”,这不是一厢情愿地偷换概念。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之后,《阵地》的办刊倾向已有所调整,因为仅仅坚持、坚守是不够的。诗人写作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展现新诗的魅力,尤其在日常、口语泛滥的状况下,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写作离垃圾有多远?离无病呻吟有多近?与诗歌传统隔着几座山谷?
   《阵地》反对泥沙俱下的写作,坚持批评意识和人文品质。我想,当代诗歌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她更是一种独异的批评,认识不到当代诗歌的批评功能,则休谈诗人的责任。同样,没有批评和超越性,我们只能做时代生活的奴隶和社会性动物,独立思考和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但新诗的历史不足百年,中西诗学的碰撞刚刚开始,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诗人去拓荒。我们所说的未知,是经过有知(学习、经验)领域里的未知,不是从无知到虚无,是孔子所说的学而后知不足。因此对技艺的追求,也体现了一个诗人的语言道德和对诗歌精神的追求,不满足才是创新的开始。那种忽视修养和对诗艺轻描淡写的态度,只能逞一时之快,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人人都有经验或诗意的感受,但经验并不直接产生诗人,诗意也不等于诗歌。经验必经诗人、诗艺的打磨、煅造、整合,其语言才能焕发出宝石般的光泽。
   叶芝说“我由于改变了句法,因而也改变自己的知识”。我想,他所说的知识就是观察、认知世界的方法,这也是《阵地》诗人所历经的。经历转变的诗人,才可以说语言、时间和技巧,求索并置身其中……                       2006-9-7凌晨 平顶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