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人格到语言(4)
作者:林贤治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522  更新时间:2011/12/10 21:57:2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然而,“同志们”并没有接受诗人的善良和诚意,在“帮助”他的时候,却把他埋葬在右派生活的污泥里。“反右”时,受欧美诗风影响较明显的诗人被称为“西风派”,穆旦显然是不可能逃避批判的。徐迟在批判穆旦时,检讨自己写的诗有“蓝天大雁飞回来,落下几个蓝色的音符”的句子,也认为是现代派表现方法的残余,而主动予以删除。可谓谈虎色变。属于个人的声音只能埋在地窖里。穆旦就有一首暗中写下,又暗中收藏着的诗,题为《妖女的歌》:

  一个妖女在山后向我们歌唱,

  “谁爱我,快奉献出你的一切。”

  因此我们就攀登高山去找她,

  要把已知未知的险峻都翻越。

  这个妖女索要自由、安宁、财富,

  我们就一把一把地献出,

  丧失越多,她的歌声越婉转,

  终至“丧失”变成了我们的幸福。

  我们的脚步留下了一片野火,

  山下的居民仰望而感到心悸;

  那是爱情和梦想在荆棘中的闪烁,

  而妖女的歌已在山后沉寂。

  从建国后直至“反右”期间,穆旦一共写了十首诗,平均大约一年一首。就发表的诗作看,改造的痕迹是明显的。唯有写于1956年的这首是例外。“妖女”是谁?结末唯留一片野火、荆棘、爱情和梦想的闪烁,而“妖女的歌已在山后沉寂”,意思是说,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被索要净尽,已经变得无可奉献的了。不过诗人被剥夺之后却也一样沉寂多年,直至1976年,才拼将半生的愤懑,唱出他的“天鹅之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